【中國時報】抽脂手術再進化 威塑成新代名詞
中國時報【台北訊】
在台灣論醫美整形市場,討論度第一名恐怕不是微整注射就是雙眼皮手術,但在人人都有高挺山根及深邃眼窩的美國,榮登手術量榜首的療程,果不其然是抽脂雕塑手術。
現任台中菲仕美診所院長林孟羲醫師說明,抽脂手術技術最重要的五大重點,即是出血量多寡、術後瘀血程度、抽脂部位深淺、手術醫師體力和技術要求,以及最後如何在多纖維部位(腰部及背部)達到雕塑瘦身之效。
林孟羲醫師說道,從1970年至今,抽脂技術的演進,從最早乾抽法,手術過程中出血量及疼痛感大,出血量更占抽出量20~45%,逐漸進步到使用局部麻藥及血管收縮劑的膨脹液,可以有效減少出血量及疼痛感,將出血量降到10%以下,但也免不了會有麻藥過量風險以及因過度腫脹較難判斷術後塑型結果。而近年雷射熔脂、水刀抽脂、超音波抽脂等新技術的問市,其實也各有優缺點,因此操作醫師必須完全了解手術細節,如:傳統抽脂利用的是撕裂作用,將脂肪細胞吸出;水刀抽脂則是利用水柱力量來沖刷脂肪;雷射熔脂是利用光震波效應;再來的超音波抽脂,是利用高頻振動形成音波氣泡空穴效應,讓脂肪組織乳化。
就抽脂效果而言,林孟羲醫師表示,脂肪層的深淺程度,也可能影響不同技術的合適度,像是對深層神經血管破壞性高的雷射溶脂較適用於淺層脂肪;而水刀抽脂或傳統抽脂,抽太淺卻容易形成凹凸不平。但反觀第三代超音波抽脂,倒是可分別針對淺層、中層和深層脂肪,做到抽脂塑身,並連帶雕塑出六塊肌、馬甲線、水蛇腰、水蜜桃臀等完美局部,因而在近年來可說逐漸成為抽脂手術的代名詞。
而論及過去超音波抽脂能量控制不易,容易形成燙傷的問題,林孟羲醫師也說明了VASER改良後的優勢。由於VASER利用36000赫茲高頻音波形成氣泡,選擇性的使被纖維組織包住的脂肪細胞,透過震動而乳化,因而對神經血管損傷小,出血量也大大減少,術後恢復期簡易,傷口感染機率也低。甚至脂肪存活率之高,更成被用於自體脂肪移植豐胸、豐臀、豐頰、胸大肌等療程。
最後林孟羲醫師也不忘提醒民眾,由於VASER是相當銳利的抽脂儀器,最好是要選擇對抽脂手術有一定程度經驗的專科整形外科醫師操作,如此才能避免自身權益及安全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