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傑醫師】「我想要削骨,最多可以削掉多少骨頭?」

1_0.jpg

「我想要削骨,最多可以削掉多少骨頭?」

外傷的修復重建,是所有手術的基礎。在外科住院醫師訓練時唸過的教科書,不論是一般外科、泌尿科、神經外科、骨科、整形外科......等,幾乎都會把外傷的處置與重建放在最前面的章節。所以處理外傷的能力,理應是所有完成外科專科訓練的醫師都具備的;至於處理得好與壞,則是另外一回事,因為這牽涉到外傷的複雜程度、處理時效、跨領域科別的配合、醫師是否專職外傷......等等。

 

我在長庚整外總醫師訓練結束之後,即晉升主治醫師並成為「急症外傷科」團隊的一員。以當年林口長庚的急重症數量,在外傷科的壓力及負擔實在非常沉重,但是七八年下來,經驗的累積及技術的成長也相當可觀。簡單舉個例子,一般的手術都會盡量採用比較小或比較容易隱藏的切口,以免恢復不易或疤痕明顯,但是這對外科醫師反而成了挑戰,因為一些重要的解剖構造很難從傷口裡面一窺全貌。然而在外傷的案例,傷口的部位、深淺、大小五花八門,透過處理這些創傷,很快就可以熟悉一些重要但平常難得一見的構造。

我在急症外傷科時,專攻顏面外傷及骨折。顏面骨骼在結構上有比較脆弱以及比較堅固的部份,受到撞擊時骨折常常會發生在「脆弱點」,而骨折修復或癒合則主要依賴較堅固的部位。而隨著年齡的不同,顏面骨的形態會一直改變,易發生骨折的部位以及骨折癒合的能力也會不同,這些是作顏面骨手術前必須考慮的事。舉例來說,老年人的下顎骨折,就是一個非常非常困難的狀況。為什麼呢?

成人的下顎骨模型,雅丰陳怡傑醫師

上圖是一個正常成人的下顎骨,可以分成好幾個部份。在牙根周圍粉紅色的部份稱為齒槽骨,當年紀大了牙齒脫落後,這些齒槽骨會完全被吸收,下顎骨就只會剩下黃色與白色的部份,變成像下圖一樣細細一根;這種老年人的細長下顎很容易因為輕微碰撞而骨折,而且骨折處兩端的接觸面積非常小,即使手術治療仍常常癒合不良。

下顎骨骨折示意圖,雅丰陳怡傑醫師

作骨折修復或正顎手術的時候,都是以恢復正常生理功能為前提,來恢復或調整下顎骨骼的位置;但是作下顎削骨則恰好相反,手術唯一的目的就是要改變外觀。受到韓流的影響,大多數人都覺得下顎越小越窄、下巴越尖才好看,甚至醫師也為了迎合顧客要求、提高術後滿意度,發展出很多不同的技術,想要把骨頭削得小到不能再小。

新式削骨手術圖,雅丰陳怡傑醫師
上圖是文獻上眾多下顎削骨「新」技術之一,為了儘量減少下顎寬度,把下顎骨外側整片堅固的緻密骨切除,只留下內側緻密骨及脆弱的海綿骨,下顎骨骼強度瞬間減半!

接下來是在國外網站上看到的很多公開分享案例。上圖這個案例在我看起來,應該是屬於不須要削骨的,但是還是被切除了一大塊骨頭 (左邊是手術前,右邊是手術後) 。
這案例是做了正顎加削骨,同樣是削過頭了!

削骨削過頭側面,雅丰陳怡傑醫師

削骨削過頭側面2,雅丰陳怡傑醫師

正面看應該盡量保留的緻密骨缺了一大片~~

削骨削過頭正面,雅丰陳怡傑醫師

削骨削過頭正面2,雅丰陳怡傑醫師

這個也是一樣,下顎骨的形狀看起來變得十分奇怪......

從下方看,只能用體無完膚來形容這個下顎骨!

削骨削過頭下面,雅丰陳怡傑醫師

削骨削過頭下面2,雅丰陳怡傑醫師

上面這些案例,看在我眼裡實在覺得膽顫心驚!這樣的下顎骨,一旦年紀大了齒槽骨吸收後,緻密骨恐怕所剩無幾,非常容易骨折;而一旦骨折之後想必極難治療及癒合!

根據研究,越接近平均值的臉型,看起來越漂亮;所以想要藉由削骨變美,前提是原本的骨架要比平均值大。如果本來就已經不大的骨架,想要以削骨來追求更小更尖的臉型,不但無法達到變美的目的,恐怕還要面臨極高的老年下顎骨折風險!所以在決定要不要削骨之前,千萬要先確認手術適不適合自己,而不要被五花八門的切骨技術給迷惑了!

分享: